未来一个月的城市话题C位,是属于广州的。因为从4月15日开始到5月5日,是属于广交会的时间。
4月15日,中国第一展,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如期开幕。
【资料图】
由于疫情困扰,广交会搁浅了两年,随着去年防疫措施全面放开,2023年的广交会终于恢复了线下展。
恢复线下展的广交会,创下了两个新纪录。
第一个新纪录: 由于四期展馆首次启用,第133届广交会刷新了规模纪录,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至150万平方米。
第二个新纪录: 参展企业数量亦将由2.6万家增加到逾3.4万家,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。
同时,这届广交会,一开幕便创下了两个新高。
第一,线下人次新高。
官方披露数据称,截至18时闭馆,这届广交会首日全天共有37万人次进场,其中外籍人士达到6.7万人。广交会很少披露人次数据,上一次披露还是2016年10月举办的第120届广交会上,当天人数为16.7万人次。
广交会现场图片
尽管官方并未说人次创新高,但按照官方的做法来看,一般都是人次数据就有一定的意义之时,才会公布,显然37万人次的数据,是一个新的高度。
想想看,一天37万人次容纳在广交会展馆,人山人海、摩肩接踵、挥汗成雨这些成语都不足以形容广交会的盛况。
第二,线上人次新高。
官方披露数据称,在4月15日当天,“线上广交会”的登陆人数达到41万人,其中外国人28万人。
创下两个新纪录和两个新高,广交会的直接受益者,当然是举办地广州。
这一点,从当年广州赢得举办权时就注定了。
1957年,中国商务部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联合举办了“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”,是中国对外贸易促进的第一平台,是中国对外出口的缩影与标志,目的就是创外汇,追求贸易顺差。2007年“广交会”更名为“中国进出口博览会”。
之所以选择广州,是因为广州千年商都的气质决定的。
广州,一座全球唯一一个开放了2000多年的城市。
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统一岭南,在广东设置南海郡,广州作为郡治行政中心。自此,广州开埠。
不过当时广州还不叫广州,只叫南海郡,汉武帝时期,南海郡改为交州,到了三国时期,东吴掌控南方的时候,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交州,并将交州改名为广州,广州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了。
后来又几度易名,直到宋朝建立以后,才恢复广州名称,并沿用至今。
据史料记载,以广州、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,萌芽于商周,发展于春秋战国,形成于秦汉,兴于唐宋,转变于明清。
也就是说,从秦汉时期开始,以广州、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。
后来经历了三国、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,六朝以广州为海上丝路的交通枢纽,开辟了新航路,加固了广州的通商地位。
到了唐朝时期,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(从史书中看当时的长安城异域客商数量,可见一斑),广州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。
这种地位,在两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。宋朝重商,不但大力发展了广州的口岸贸易,泉州、杭州、明州、温州、扬州、登州等各大港口也与广州遥相呼应,得到了充足发展,也增显了广州的口岸地位。
这种地位,哪怕是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,依旧没有改变。明清时期,广州是为数不多的仍能通商贸易的口岸。
从公开资料来看,清朝初年,沿海的福建和广州有一批从事外贸的商人逐渐发迹,他们熟悉行情、经营灵活,渐渐地取代了以往负责海外贸易的市舶司的部分职责,于是,清政府取消了市舶司,利用这些商人来管理广州的外贸,著名的“十三行”应运而生。
广州十三行,在清朝末年发展到了顶峰。《南京条约》签订时,清朝规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的政策,开启了广州一口通商时代,这种背景下,十三行走向了巅峰,广州的口岸地位,也达到了顶峰。
长久的开放形态,让各国思想在广州交汇,迸发出了先进的思想。发起戊戌变法的康有为、梁启超,掀翻清王朝让封建王朝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的孙中山,都是广州人。
具备开放千年的商都气质,对外出口的展会,不放在广州,又会放在哪里?
当时选择在广州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,是我们急需赚外汇来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,同时也是为了打破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、政治孤立,开辟出一个窗口,让世界了解中国。
这样的重任交给广州。广州也不负众望。1957年春季的广交会,就创下了1800万美元的成交额,当年秋季翻了近4倍,创下了6900万美元的成交额,全年合计8700万美元,占全国创汇总额的20%。
1958年直接突破1亿美元,1971年突破10亿美元,1989年突破100亿美元的成交额。
数据:广交会官网
从1965年开始,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%以上,1972、1973年,占比均超过50%。
21世纪经济报道在开展前梳理的数据是,1957年至2022年,广交会共成交了1.3万亿美元的成交额,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900万人。
而最新的报道是,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.5万亿美元,累计线下和线上观展境外采购商1000万人。
广交会对于推动中国的外贸出口,功不可没。
与此同时,广交会汇聚了中外客商,不仅打响了广州在世界的知名度,而且凭借流量引擎作用,不断赋能广州,改写了中国城市格局。
中国最早的一线城市是“上青天”,也即上海、青岛和天津。建国后,“京津沪”三大城市组成了新的一线城市阵容,并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广交会叠加改革放开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,让东南沿海城市强势崛起,广州率先走向前列,并取代天津,组成了“北上广”一线城市阵容。
后来深圳快速也加入了阵营,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“北上广深”四大一线城市阵容。
正如前面所说,当时设立广交会的目的之一,是赚外汇,推动国内经济发展。
广州能够成长为世界一线城市背后,广交会的力量当然功不可没。但是,随着过去四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,广交会所产生的作用,其实在逐渐削弱。
逻辑很简单,五六十年代,我们是被封锁的,想出口而不得,广州是唯一的窗口。
但是如今,我们每天的进出口都在进行,外国人进口我们的商品,并不需要等到广交会这一天,随时随地都行。比如世界小商品集散地的义乌,每天都在“广交会”。
在这种背景下,拥有广交会的广州,赚外汇的能力虽然还是很强,但是排名逐渐靠后,广州的外贸能力也早就被其兄弟城市深圳超越。
根据各城市公布的数据来看,2022年年末,外贸出口规模最大的依旧是深圳,深圳已经连续30年位居中国外贸出口第一城。
其次是上海、苏州、东莞、宁波。广州的外贸出口只位居第6。
而从赚外汇,也即贸易顺差(出口减去进口)规模来看,深圳依旧位列第一。2022年贸易顺差7152.1亿元,其次是苏州、金华(主要是义乌)、东莞、佛山。
广州的贸易顺差只有1441.2亿元,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。
这说明,握有一手好牌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,是牌技。
标签: